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设备,涉及电源设备技术领域,针对目前的交直流一体化电源因热量难以散发,导致其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柜体,所述柜体下端设置有防潮隔仓,且所述防潮隔仓顶端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与柜体上端焊接,且所述分隔板关于柜体上端的长度方向呈等间距分布,所述柜体通过等间距分布的分隔板将其上端划分为交流电源区、交流不间断电源区、直流电源区、通信电源区、蓄电池区和隔热区。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且该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的交直流一体化电源因热量难以散发,导致其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的问题。
公开号:CN214337785U
申请号:CN202120629499.8U
申请日:2021-03-26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宫清云;闫建风
申请人:Tianjin Anbao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H02M1-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设备。
[n0002] 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设备包括交流电源、交流不间断电源、直流电源、通信电源和蓄电池,交直流一体化电源在使用时,交流电源、交流不间断电源、直流电源、通信电源和蓄电池均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目前的交流电源、交流不间断电源、直流电源、通信电源和蓄电池的机体之间为贴合紧凑装配,导致其热量难以散发,从而使得其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设备。
[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设备,解决了目前的交直流一体化电源因热量难以散发,导致其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的问题。
[n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设备,包括柜体,所述柜体下端设置有防潮隔仓,且所述防潮隔仓顶端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与柜体上端焊接,且所述分隔板关于柜体上端的长度方向呈等间距分布,所述柜体通过等间距分布的分隔板将其上端划分为交流电源区、交流不间断电源区、直流电源区、通信电源区、蓄电池区和隔热区,且所述隔热区间隔设置于交流电源区、交流不间断电源区、直流电源区、通信电源区、蓄电池区之间,所述防潮隔仓底端设置有排热机构,且所述排热机构与交流电源区、交流不间断电源区、直流电源区、通信电源区和蓄电池区呈连通状,所述排热机构包括吸热管、集中箱和散热风扇,所述柜体后面板开设有第一散热孔,且所述第一散热孔关于柜体后面板长度方向呈等间距分布,且所述第一散热孔与隔热区匹配对应,所述分隔板下端开设有第二散热孔,且所述第二散热孔外部匹配设置有第二防尘罩。
[n000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柜体后面板设置有第一防尘罩,且所述第一防尘罩与第一散热孔匹配,且所述第一防尘罩关于第一散热孔呈等间距分布。
[n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热管分别与交流电源区、交流不间断电源区、直流电源区、通信电源区和蓄电池区呈连通状,且所述吸热管另一端与集中箱呈连通状。
[n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潮隔仓底端开设有散热口,且所述散热口与集中箱和散热风扇匹配。
[n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集中箱内部,且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吸热管与集中箱连通处下方。
[n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柜体底端设置有底座,且所述底座关于柜体底端四角呈矩形阵列分布。
[n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n0011] 1.本实用新型通过分隔板将交流电源区、交流不间断电源区、直流电源区、通信电源区、蓄电池区之间均分隔出隔热区,避免了交流电源区、交流不间断电源区、直流电源区、通信电源区、蓄电池区内部设备紧凑,使得其产生的热量相互传递,从而使得散热效率较差,导致该电源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n0012] 2.本实用新型的交流电源区、交流不间断电源区、直流电源区、通信电源区、蓄电池区与外界空气流通是通过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进行进气,空气中的灰尘通过两层过滤,使得进入设备内部的灰尘较少,从而提高了设备元件的散热。
[n0013] 3.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风扇和吸热管的设置,可对交流电源区、交流不间断电源区、直流电源区、通信电源区、蓄电池区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排放,达到了内部设备降温的目的。
[n0014] 综上所述,该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的交直流一体化电源因热量难以散发,导致其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的问题。
[n0015]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n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设备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n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n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设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n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设备的正视外观示意图。
[n0020] 图中标号:1、柜体;2、分隔板;3、交流电源区;4、交流不间断电源区;5、直流电源区;6、通信电源区;7、蓄电池区;8、隔热区;9、第一散热孔;10、第二散热孔;11、第一防尘罩;12、第二防尘罩;13、吸热管;14、集中箱;15、散热风扇;16、散热口;17、防潮隔仓;18、底座。
[n0021]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n0022]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设备,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下端设置有防潮隔仓17,且所述防潮隔仓17顶端设置有分隔板2,所述分隔板2与柜体1上端焊接,且所述分隔板2关于柜体1上端的长度方向呈等间距分布,所述柜体1通过等间距分布的分隔板2将其上端划分为交流电源区3、交流不间断电源区4、直流电源区5、通信电源区6、蓄电池区7和隔热区8,且所述隔热区8间隔设置于交流电源区3、交流不间断电源区4、直流电源区5、通信电源区6、蓄电池区7之间,所述防潮隔仓17底端设置有排热机构,且所述排热机构与交流电源区3、交流不间断电源区4、直流电源区5、通信电源区6和蓄电池区7呈连通状,所述排热机构包括吸热管13、集中箱14和散热风扇15,所述柜体1后面板开设有第一散热孔9,且所述第一散热孔9关于柜体1后面板长度方向呈等间距分布,且所述第一散热孔9与隔热区8匹配对应,所述分隔板2下端开设有第二散热孔10,且所述第二散热孔10外部匹配设置有第二防尘罩12。
[n0023]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通过分隔板2将交流电源区3、交流不间断电源区4、直流电源区5、通信电源区6、蓄电池区7之间均分隔出隔热区8,避免了交流电源区3、交流不间断电源区4、直流电源区5、通信电源区6、蓄电池区7内部设备紧凑,使得其产生的热量相互传递,从而使得散热效率较差,导致该电源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同时交流电源区3、交流不间断电源区4、直流电源区5、通信电源区6、蓄电池区7与外界空气流通是通过第一散热孔9和第二散热孔10进行进气,空气中的灰尘通过两层过滤,使得进入设备内部的灰尘较少,从而提高了设备元件的散热,通过散热风扇15和吸热管13的设置,可对交流电源区3、交流不间断电源区4、直流电源区5、通信电源区6、蓄电池区7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排放,达到了内部设备降温的目的。
[n0024] 所述柜体1后面板设置有第一防尘罩11,且所述第一防尘罩11与第一散热孔9匹配,且所述第一防尘罩11关于第一散热孔9呈等间距分布,所述吸热管13分别与交流电源区3、交流不间断电源区4、直流电源区5、通信电源区6和蓄电池区7呈连通状,且所述吸热管13另一端与集中箱14呈连通状,所述防潮隔仓17底端开设有散热口16,且所述散热口16与集中箱14和散热风扇15匹配,所述散热风扇15设置于集中箱14内部,且所述散热风扇15设置于吸热管13与集中箱14连通处下方,所述柜体1底端设置有底座18,且所述底座18关于柜体1底端四角呈矩形阵列分布。
[n0025] 工作原理:电源运行时,设备内部产生的热量一部分通过第二散热孔10散发至隔热区8中,然后通过第一散热孔9向外部散热,另一部分热量被散热风扇15转动产生的吸力吸出,从柜体1底端的散热口16排出,从而使得该装置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同时第一散热孔9和第二散热孔10也是交流电源区3、交流不间断电源区4、直流电源区5、通信电源区6和蓄电池区7的进气孔,外界空气先穿过第一散热孔9,空气中的灰尘被第一防尘罩11进行第一次拦截,进入隔热区8内部的空气再穿过第二散热孔10,空气中的灰尘被第二防尘罩12进行第二次拦截,使得进入设备区内部的空气中含有的灰尘较少,从而避免了灰尘堆积于设备表面,导致其散热效果差的情况发生。
[n002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n0027]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Claims (6)
[0001] 1.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下端设置有防潮隔仓(17),且所述防潮隔仓(17)顶端设置有分隔板(2),所述分隔板(2)与柜体(1)上端焊接,且所述分隔板(2)关于柜体(1)上端的长度方向呈等间距分布,所述柜体(1)通过等间距分布的分隔板(2)将其上端划分为交流电源区(3)、交流不间断电源区(4)、直流电源区(5)、通信电源区(6)、蓄电池区(7)和隔热区(8),且所述隔热区(8)间隔设置于交流电源区(3)、交流不间断电源区(4)、直流电源区(5)、通信电源区(6)、蓄电池区(7)之间,所述防潮隔仓(17)底端设置有排热机构,且所述排热机构与交流电源区(3)、交流不间断电源区(4)、直流电源区(5)、通信电源区(6)和蓄电池区(7)呈连通状,所述排热机构包括吸热管(13)、集中箱(14)和散热风扇(15),所述柜体(1)后面板开设有第一散热孔(9),且所述第一散热孔(9)关于柜体(1)后面板长度方向呈等间距分布,且所述第一散热孔(9)与隔热区(8)匹配对应,所述分隔板(2)下端开设有第二散热孔(10),且所述第二散热孔(10)外部匹配设置有第二防尘罩(12)。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后面板设置有第一防尘罩(11),且所述第一防尘罩(11)与第一散热孔(9)匹配,且所述第一防尘罩(11)关于第一散热孔(9)呈等间距分布。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13)分别与交流电源区(3)、交流不间断电源区(4)、直流电源区(5)、通信电源区(6)和蓄电池区(7)呈连通状,且所述吸热管(13)另一端与集中箱(14)呈连通状。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隔仓(17)底端开设有散热口(16),且所述散热口(16)与集中箱(14)和散热风扇(15)匹配。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15)设置于集中箱(14)内部,且所述散热风扇(15)设置于吸热管(13)与集中箱(14)连通处下方。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底端设置有底座(18),且所述底座(18)关于柜体(1)底端四角呈矩形阵列分布。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01813311U|2011-04-27|一种风冷散热结构的兆瓦级风电变流器装置
CN205283413U|2016-06-01|一种逆变器智能散热结构
CN214337785U|2021-10-01|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设备
CN209358435U|2019-09-06|一种紧凑型svg功率单元
CN106159154A|2016-11-23|一种钛酸锂电池箱
CN210443641U|2020-05-01|一种电池组冷却系统
CN203135733U|2013-08-14|光伏逆变器
CN201985751U|2011-09-21|大功率逆变器机壳
CN205693574U|2016-11-16|太阳能并网逆变器
CN205583742U|2016-09-14|预制式汽车充电站外循环散热导风结构
CN202818136U|2013-03-20|逆变器及其散热通风系统
CN104466775B|2017-10-03|基于双电层电容器的标准gcs成套设备的抽屉式储能模组
CN206364688U|2017-07-28|一种大功率高频充电电源
CN204376290U|2015-06-03|一种基于双电层电容器的成套gcs抽屉式储能模组
CN205864910U|2017-01-04|太阳能电站电器外壳
CN203301924U|2013-11-20|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布局结构
CN102969661A|2013-03-13|光伏逆变器柜风冷散热系统
CN210274969U|2020-04-07|电器机柜
CN208571941U|2019-03-01|一种泵浦氙灯用电源
CN214708480U|2021-11-12|一种机房供电ups的散热装置
CN213717676U|2021-07-16|一种防潮的ups不间断电源防漏电结构
CN212392528U|2021-01-22|一种无功功率补偿箱
CN206977080U|2018-02-06|一种高效散热的面盖
CN213305277U|2021-05-28|一种双向电源逆变器
CN209088802U|2019-07-09|变频器机箱及变频器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629499.8U|CN214337785U|2021-03-26|2021-03-26|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设备|CN202120629499.8U| CN214337785U|2021-03-26|2021-03-26|一种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设备|
[返回顶部]